孟景毫
2017年12月16日,平塘县委县政府印发《“中国天眼”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创建方案》,以S315旅游公路沿线为主线,将塘边镇、克度镇为中心打造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贵州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部署,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推进“中国天眼”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建设中,平塘县紧紧围绕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总要求,按照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着力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为乡村发展铸就振兴之魂,取得良好的成效。
主要做法
以文化民,带动乡风文明
平塘县在推进“中国天眼”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中,发挥以“群众为中心”的思想,通过加强文化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平塘乡村实际,以创新开展系列文化建设和文化教育活动为抓手,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达到“以文化民”,带动乡风文明的作用。
一是努力挖掘乡土乡情文化,培育本土本乡文化人才对“乡风文明”的引领带动作用。具体的做法是以“民族文化”为切入点,传承布依族“八音弹唱”民族文化,将“八音弹唱”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引导扶持和开展培训的方式,大力培养“八音弹唱”艺术团,积极营造浓厚社会氛围,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把乡村生态环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人文基础相结合,使之成为平塘打开乡村振兴之门的一把新钥匙。二是积极利用宣传栏、文化墙、开设电视专题节目、金盆网、微平塘、短信推送等多样化手段,大力宣传开展“乡风文明”涉及的有关内容,比如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大意义、主要任务、政策措施、成功经验及做法;比如宣传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三是组建了相关工作微信群,比如建立了“平塘县环境综合整治随手拍工作微信群”,动员广大群众发现“七乱”现象随时拍照上传,不断曝光个别镇村的死角死面,要求及时整改,整改后上传照片,把“七乱”消灭在萌芽状态,在金盆网、“微平塘”开设曝光专栏,对交通不文明行为和其他不文明行为公开曝光,在示范区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通过文化建设的系列措施,发挥文化感化、点化的作用,用“以文化民”的功能带动乡村振兴示范区内乡风文明的兴起。
二、以制管民,推进“乡风文明”
在推进“乡风文明”的建设中,“中国天眼”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内,牢牢抓住“制度建设”这个抓手,挖掘和发挥好制度的约束和管理作用,大力推进“乡风文明”。
一是联合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供排水公司、县供电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在乡村振兴示范区内印发《关于联合整治滥办酒席、滥燃滥放烟花爆竹等不良风气的通告》,有效遏制了滥办酒席、乱放烟花爆竹等不文明行为。同时,划片区设置固定场所为群众集中操办婚嫁酒席,切实解决因操办酒席引起的脏乱差问题,当前这一做法已逐步向村寨延伸。此外,示范区内对所有配合实施殡葬改革的丧户,到集中治丧点治丧均不收费,目前,全县所有镇区、街道已实现集中治丧全覆盖,集中治丧既解决了脏乱差问题,又有效的移风易俗,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二是由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联合印发《关于敦促赡养义务人依法履行赡养义务的通告》,在通告里公布举报电话及邮箱,并将通告张贴到村组一级,有效震慑了不履行赡养义务,虐待、遗弃老年人的行为,得到了群众的一致称赞,有效地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三是充分借助城管、工商、卫生、公安等部门的职能优势,妥善把示范区内沿街经营户“门前三包”落实情况与卫生、工商等相关证照办理、年审事项挂钩,倒逼经营户自觉落实责任,确保签订率、知晓率、落实率达100%。四是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通过乡村振兴示范区内的学校、留守儿童之家等加强对小学生环境卫生意识的培养,通过学生影响家长带动家庭形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使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深入人心、成为共识。五是由包片区党政主要领导、联系村领导、第一书记、包村干部和村组干部组成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宣教组专题宣教,结合平塘县脱贫攻坚“单兵较量”、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等召开动员会、座谈会、推进会、院坝会,在整个乡村振兴示范区内进村入户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和乡村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宣传教育等系列活动,通过制度规定,推动乡风文明的落实。
三、以业富民,夯实文明之基
平塘县在推进“中国天眼”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中,通过大力发展产业,通过“以业富民”来夯实文明之基。
一方面是平塘县大力推进旅游业的发展,通过世界级的“观天探地、世界唯一”天文科普游,吸引了全球各地游客前来“中国天眼”乡村示范区观光旅游,实现了游客的井喷式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中国天眼”乡村振兴示范区旅游住宿、餐饮业的高度发展,吸引了示范区大量的村民的创业和就业。目前,在示范区内,年轻的姑娘们,有的在“三天旅游公司”做起了导游,有的在“中国天眼迎宾馆”、“星辰天缘大酒店”等做起了服务员。还有的在示范区内开起了宾馆酒店和各种大小餐馆,不仅自己亲自创业,还带动了一批乡亲实现就业。
另一方面,通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中国天眼”乡村示范区内推进农业产业结构革命,实施“花果套种、长短结合、以点带面”发展模式,采取“山中种果、地中栽花、花果套种”种植方式,努力实现“天眼花果山、乡村产业兴”。通过结合示范区气候、土壤条件,将蜂糖李、金丝皇菊、百香果等定位为主导产业进行示范种植。规划种植蜂糖李2800亩、李子套种金丝皇菊2000亩、种植百香果2300亩,新建食用菌大棚700个,实施绿化2575亩,建设2500亩茶旅融合标准化观光茶园1个,打造田园综合体示范园2个,着力打造有规模、有平台、有形象的“三有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已完成精品蜂糖李栽植1995亩,金丝皇菊套种1000亩,百香果基地翻犁、起垄350亩、移栽180亩;绿化造林940亩。
如今,示范区内的群众不仅吃上了旅游饭,还通过农业产业的发展获得了增收。“以业富民”增加了群众的收入,既推动了乡村的经济发展,又夯实了乡村的文明之基。
四、以情带民,促进乡风文明
在推进“中国天眼”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中,平塘县在建设“乡风文明”中,高度重视以情带民的作用,通过“事管委”这一台,以“情”为纽带,充分挖掘“乡贤示范、邻里互助、乡里乡情”等情感元素,通过“以情带民”,促进乡风文明。
比如“事委管”的建设中,其成员就由本土本乡的人大代表、老干部、老党员、社会贤达等组成,他们都是本地方优秀人物的代表,加之乡里乡亲的身份认同,容易被当地村民所接受。在“事管委”的工作运行中,由事管员的成员们通过实地动员并向群众宣传爱护环境卫生等,促使其带头清理道路、院坝等。通过发挥以情带民的作用,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让“事管委”和村民群众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推进全村各项事业发展。
比如在克度镇金星村大满口组的“乡风文明”建设中,通过以“事管委”为主要载体推行“四议四建四促”的办法,让“以情带民”发挥实效。四议,即村“两委”动议,寨管委提议,乡贤寨老商议,群众决议。在实施过程中建立了“四个平台”实现了“四个促进”,一是搭建三级议事平台促进村民自治。针对不同的问题分别召开党小组和寨管委会议、乡贤寨老会议、群众大会,即提高了议事效率,又充分发扬民主,实现了群众的事情从镇村要求办到自己“商量着办”的转变;二是搭建传统文化平台促进乡风文明。根据法律法规和传统文化,修订了《寨规民约》,并挖掘制定了一批家规家训,公益事业、村寨事务、邻里矛盾等有“寨规”约定,家庭有家规约束,实现了邻里和睦、社会和谐的新景象;三是搭建荣誉平台促进积极向上新风。开展了尊老爱幼示范户、创业致富示范户、移风易俗示范户、文化教育示范户、热心公益事业示范户等评选活动,以先进鞭策后进,形成积极争创的良好氛围。
以情带民,有效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确保了村寨文明之风的形成与发扬光大。
取得成效
一、“乡风文明”建设带动民族文化兴起
在“乡风文明”建设的推进下,“中国天眼”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内文化建设得到较大加强,示范区内民族文化得到快速发展。
以“布依八音”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仅塘边镇双河村现大大小小的“八音弹唱”艺术团如今已发展到了7支,“八音”宣传队采取传统的艺曲弹唱形式,八音齐奏,众人共舞,将宣讲稿变成了“歌舞台”,将报告中普通话变成了接地气的“大白话”,以歌代讲,以舞代说,通过严谨的歌词、生动的舞蹈,在各村寨的巡回演出中将十九大精神形象地唱出来、舞起来,使得乡风文明建设有了特色长足发展。
其中最典型的当属该村的布依古乐艺术团,该艺术团还建立全镇第一个非公企业党支部,组建了“八音弹唱”十九大精神宣传队,队员共计16人。宣传队用通俗易懂的文艺表演形势让党之声音、国之政策进村入寨,让十九大精神真正深入人心,让地方特色民族文化、乡风文明不断得到传承和提升。
民族文化之风的盛行,带动了更多的人加入到乡风文明的建设之中,原来仅两支文艺队,如今示范区内已经发展到12支文艺队,涉及贫困户34户(142人),艺术团因“乡土”气息浓郁、民族特色鲜明成为地方群众身边的好乐队、成为点赞平塘的宣传队,全年演出场次累计达到300余场,观众近20万余人次,演出队员人均年收入超万元,演出地点也从原来的驻地扩展到周边县市甚至香港、广州、深圳、湖南等地。此外,民族文化的传承上,示范区内的清水小学还将“八音弹唱”列为一个民族特色文化科目普及到下一代,让布依“八音弹唱”随处可闻,本地特色民族文化产业和乡村文明之风更加兴旺。
二、“乡风文明”建设让乡村生活充满活力
“乡风文明”建设,让“中国天眼”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内的乡村生活充满了活力。在宣传乡风文明的各种活动中,各种创新层出不穷。例如为解决各村寨村规民约内容冗长、形式刻板的问题,乡村振兴示范区中布依族聚居村寨负责宣传的同志们就将村规民约精心编写成布依山歌在村里传唱,一些村寨将村规民约编写成小品、快板等节目在村文艺活动里进行表演,一些村寨以村规民约为基础,制定了组规民约“红十条”,使冗长的村规民约通俗易懂,这些创新做法让广大群众更能听得懂、看得明白。
其次是群众自发参与文明建设的活力得到极大增强。比如开展热心公益事业示范户的评选,有力的激发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呈现了“全家老幼齐上阵”的生动场面;在村寨环境整治初期,仅有在家的部分群众参与,后来寨管委的将群众打扫卫生的、编栅栏的生动画面发到家族微信群后,在外施工的把车辆开回来运送垃圾、把挖机运回来平整场地,在外工作的自发捐款,没有摊派和指派,自发地形成了凝心聚力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乡风文明”建设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围绕“乡风文明”建设,“中国天眼”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大力开展了环境整治,投入资金进行旅游公路、组组通公路,村级文化广场等各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使示范区焕发出乡村文明新气象。如今,驱车行走在平塘县“中国天眼”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的S315旅游公路上,干净的路面、远山的苍翠与两侧的繁花一路相伴,让人赏心悦目;在示范区里的金星村大满口组,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寨规家训”整齐而又醒目地书写在寨子里的文化墙上,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示范区里的塘边镇双河村,往昔的水稻田已经不见踪影,放眼望去是一片片绿油油的百香果园;布依八音古乐艺术团等各个艺术团队,在村民们农忙之后的晚上,积极活跃到各村寨去巡回演唱以宣传“村规民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歌曲。在“村规民约”的约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过去燃放烟花爆竹、各种滥办酒席的现象不见了,村里的邻里更加互爱互助,尊老爱幼、孝顺老人等传统文明得到回归。
通过“乡风文明”的系列建设,如今示范区内乡村的环境更加美丽,乡村的产业更加兴旺,乡村的人们精气神更足,面对未来的发展,更有期望,更有发展的劲头,整个乡村焕发出积极向前的文明新气象!
经验启示
《管子·版法》:“万民乡风,旦暮利之。”乡风是维系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纽带,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标榜中华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
“中国天眼”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在实现“乡风文明”的工作进程中,得出如下启示:
一、“以文化民”是推动“乡风文明”的重要抓手
人是文明之本,文明的形成的,需要某种文化的承载。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乡风文明”首先是人的个体文明,只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创新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为抓手,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例如在“中国天眼”乡村示范区“乡风文明”建设中,将“八音弹唱”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引导扶持和开展培训的方式,大力培养“八音弹唱”艺术团,积极营造浓厚社会氛围,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通过夯实思想道德阵地的建设,通过文化的感化、教化作用,让文明的意识扎根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文明乡风也才有盛行的土壤。
二、“以制管民”是推动“乡风文明”的重要保障
“乡风文明”建设,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充分发挥乡村人民的主体作用。“中国天眼”乡村示范区“乡风文明”建设中,典型的做法就是成立“事委管”这一些村民自治组织,通过“事管委”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村民自治,让过去的“让我做”文明人变成“我要做”文明人。例如克度镇金星村大满口组通过“事管委”的发力,推行“四议四建四促”,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确保了村寨文明之风的形成与发扬光大。例如塘边镇新街村“事管委”在村党支部的指导下,组织村民组建成立环境卫生整治行动队,并对S315沿线杂草、公路垃圾及辖区范围内民居房前屋后乱堆放的杂物进行了大整治,赢得群众一片叫好。
三、“以业富民”是推动“乡风文明”的重要根基
《管子·牧民》中有名句:“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思是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平塘县在推进“中国天眼”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中,遵循物质决定意识这个哲学道理,通过大力推进旅游业、农业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通过物质文明的建设,促进精神文明的进步,用“以业富民”来夯实文明之基。
四、“以情带民”是推动“乡风文明”的人文之本
“中国天眼”乡村振兴示范区在建设“乡风文明”中,“情”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字。平塘县重点围绕“情字”,做大“乡情”和“乡愁”这两个关键词,让大家唤醒新的记忆。家乡,是每个人安身立命之所,也是社会发展、国家富强、民族进步的基石;乡愁寄托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实现乡村里的人们对幸福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大家都需要不忘乡情,记住乡愁。
示范区内,平塘县通过“事管委”的建设,挖掘“乡贤文化”,让邻里生活有互助,学习有榜样,增收有平台,干事有抓手。通过“以情带民”来推动乡风文明,有利于提升农民素质、提高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打造农民有情怀可安放、有乡愁可寄托的精神家园。
总之,平塘县在推进“中国天眼”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中,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总要求开展积极的探索。实现乡村振兴,就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大力推行“乡风文明”,通过夯实思想道德阵地建设,推行“四议四建四促”和移风易俗,加强传统文化回归的文化建设唤醒乡风文明,将抓好、做好“乡风文明”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保障,促进推动“中国天眼”乡村振兴示范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进而最终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