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在大塘镇胜安村,“90后”的驻村书记范涛廷,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深耕细作于农村,始终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对群众付出真心、倾注真情、投入真意,在胜安村这块土地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仲夏之时,万物繁茂。走进大塘镇胜安村,农家小院花团锦簇,山间村落整洁如新,良渠如龙贯穿沃野。一幅幅跃然纸上的美丽画面,勾勒出令人向往的乡村田园风光。胜安村的美丽蜕变,不得不提到当地群众口中的“小范”书记。
当地有一句顺口溜:“年年栽秧年年伤,一年辛苦有半荒,不要出门就看海,一看海来心慌慌。”这是胜安村以前的一个最真实写照。
眼前这位,正是群众口中的“小范”书记范涛廷,是州水务局一名90后干部。2021年5月,他主动申请到胜安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范涛廷与群众交流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期间,我觉得农村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地方。我的初心很简单,一是想到农村学习锻炼,增加自己农村工作的本领。第二方面,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村里的群众带来一些实惠。”范涛廷说。
第一天到胜安村,范涛廷就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每天下组入户,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并及时与同事会商研判。通过深入地入户走访,与群众谈心谈话,范涛廷很快掌握了胜安村大致情况。
范涛廷说:“到村里面进行走访调研时发现,村里的洪涝灾害是一个心头之患;第二方面就是群众的耕种也还是有一些短板,包括灌溉沟渠、排洪沟、机耕道等建设,相对还是有欠缺。”
去年6月,范涛廷亲眼看到胜安村发生大面积洪涝灾害、淹没大量良田后,他心里暗自鼓劲,一定要为胜安村群众解决洪涝灾害这一问题。“因为我是一个水利人,水利人有一种情结,见不得群众没有水喝,见不得群众农作物被水淹。我本身也是农村人,现在又在农村参加工作,我知道群众种田、种玉米是比较辛苦,如果不及时地进行河流治理,那很可能一年的辛苦确实会白费。”
范涛廷与同事会商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范涛廷开启了“外出跑项目”的模式,多次跑州赴省向水利、发改、农业等部门争资争项,落实了20余万元资金修建灌溉设施,解决了200余亩农田灌溉用水问题及群众用水矛盾纠纷;同时争取到了总投资1688万元的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落户胜安村,解决了胜安村部分村寨及农田受淹问题。
范涛廷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群众的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经常受淹的地方,通过这次河道治理,今年入汛以来三次强降雨,河道治理的河段都没有出现洪涝灾害。”
在范涛廷的努力下,常年困扰胜安村群众的洪涝灾害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群众对这个年轻的驻村书记也是刮目相看,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小范书记”。
“这个河道原来就是泥巴、石头乱七八糟的堆起,修好后对我们整个寨子都方便,风景、灌溉方面都相当好。第一书记来到这里,把我们这个组到处都改变好了,花台、卫生等等,哪样都相当好。”胜安村群众陈廷文开心地说。
胜安村治理后的河道贯穿沃野
修建灌溉水渠、治理河道、解决洪涝灾害问题,是范涛廷驻村后办的第一件实事,随着村里防洪灌溉问题得到解决,范涛廷又投入到了新的工作中,每当说起驻村工作时,他总是滔滔不绝。“以前在机关,大部分还是在办公室工作。驻村以来,因为面对的是群众,我觉得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在下组、入户,去了解一下群众的生活情况。看一下群众有什么困难和问题,然后看我们能够提供什么帮助。到村里面以后,只有贴近群众,才能够更了解他们的生活,才能更好地为他们办事。”
驻村工作中,范涛廷经常走访慰问村里的老人和弱势家庭,给予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他们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家里面还有哪样大的困难吗?”
“只有我的手痛,做不了多少活,其他方面就不得哪样了……”
胜安村美景
通过深入细致的走访,范涛廷及时掌握村里每家每户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给每个家庭带去帮助。在他的努力下,村里群众的困难和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基础设施也得到良好的完善。当下,胜安村正朝着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快步前行。
“范书记对我们村都是很好的,经常来了解我们学生教育,还把我们村庄建设得很漂亮,产业发展起来了,在家门口就能赚得到钱了。”胜安村群众陈礼花满脸笑容。
“作为一名党员,初心和使命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村里担任第一书记以来,觉得就更能直接地践行初心和使命,因为我们面对的就是群众,服务的就是群众。”范涛廷说。
平塘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罗再祥 李孙艳 廖毓齐 尹红飞
编辑:石明钢
校审:陆恩凤
审核:吴贵梅
监审:孟景毫